舌尖上的文明
公筷公勺
筷筷有爱
推动健康新“食”尚
文明快乐用餐
公筷公勺战疫
围桌共食、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饮食文化,它能一下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但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,推杯换盏间便给了各种细菌、病毒大量传播的机会。早在十多年前钟南山院士就呼吁过,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,也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。
为有效杜绝病毒在餐桌上蔓延,防止病从口入,西安交大韩城学校积极响应号召,倡导“公筷公勺行动”,推动舌尖健康新“食”尚。
主题演讲
在主题演讲活动中,西安交大韩城学校的孙千博同学进行了“公筷公勺,筷筷有爱”的主题演讲,并向同学们发出倡议:
餐桌举止无小事,处处见文明
推动就餐移风易俗
用“小餐桌”带动“大文明”
从“我”做起,从现在做起
舌尖上的防疫战——公筷行动起来
主题班会
班会时间,学校组织各班召开了以“公筷公勺,’筷’乐用餐”为主题的班会,老师向同学们科普了“私筷”用餐的危害:用“私筷”给别人夹菜时,会把唾液、病菌随着筷子带入菜中,成为新冠肺炎、甲肝、戊肝、手足口病、胃病等疾病的直接传播途径。此外,班主任还给同学们讲解了在各个场合就餐时公筷的正确使用指南。
通过本节班会课,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公筷共享佳肴,是关爱家人、尊重他人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,同时也是防控疾病传播的有效途径。守护大众健康,推行“餐桌革命”,无论是公共大餐桌,还是家庭小餐桌,实行公筷、公勺和分餐制,是健康理念和生活行为的大转变。
公筷公勺,科学践行
同学们积极发挥小小宣传员的作用,给家长宣传使用公筷公勺、文明就餐的好处,让公筷公勺成为每张餐桌的“标配”,成为每个人的文明习惯,以实际行动创建文明餐桌。
“公筷行动”倡议书
01 固定餐具
每位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、筷子、勺子、水杯,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。
02 践行分餐
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、碗里面,大家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。
03 公筷公勺
不能分餐时,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、筷子和勺子吃饭,在每个菜盘、盆、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,放上公筷公勺,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、盛食物。
04 餐馆就餐时
(1)可以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,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。
(2)使用餐馆的餐具,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、盆、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。
健康防疫儿歌
交大娃,有担当,健康微行乐成长;
学知识,勤阅读,科学防疫有良方;
七步骤,勤洗手,病毒细菌被冲走;
戴口罩,勤消毒,隔绝飞沫少烦恼;
爱劳动,勤打扫,环境整洁病毒少;
要健康,勤锻炼,精神抖擞身体好;
用餐时,分筷勺,餐桌文明要记牢;
列队时,两臂远,保持距离更友好;
微行动,大健康,共筑文明新时尚。
积小善,成大爱,幸福中国靠你我!
文明在进步,习惯成自然。当每个人都能自觉成为餐桌文明的践行者,“公筷”也会成为一种新文化风尚。一双公筷,健康常在,让我们行动起来,推动舌尖健康新“食”尚!